Categories: 新聞

[新聞] 500億高估值光環下眾安保險的互聯網+故事

作為國內首家互聯網保險公司,眾安保險近期完成首輪融資,逾500億的估值,成為業內話題的焦點。為何一家成立僅19個月,去年保費僅8億元的新公司,卻受到資本市場如此青睞?“高估值”的背後,眾安到底憑什麼?這些問題成為外界亟待探索眾安保險的焦點之一。近日,《財經》雜誌走訪眾安保險,為我們帶來了全方位的解讀。

以下為《財經》雜誌全文:
上海蘇州河畔的圓明園路,坐落著幾座很有腔調的聯排老洋房,其中一座叫協進大樓。這裡原是老上海的泰慎洋行,如今成為眾安在線財產保險公司(下稱“眾安保險”)的總部所在地。

作為國內首家互聯網保險公司,眾安保險從籌建之始便備受市場關注,近期其完成的首輪融資,逾500億元的估值,再一次成為業內話題焦點。
一家成立僅有19個月的新公司,去年第一個完整會計年度保費僅8億元左右,今年前五個月的保費不到6億元,雖然在小字輩的公司中屬於佼佼者,但與大中公司尚難比肩。令市場為之驚奇的是,如此業務體量,卻斬獲如此高估值。 “憑什麼”,或許是業內的第一反應。

自成立以來,眾安保險已推出上百款互聯網保險產品,而在外界看來,眾安保險的業務似乎依然倚仗於“三馬”的股東資源,特別是來自淘寶平台的退運險,佔據其去年保費的七成有餘。有業內人士據此以為,眾安保險雖然握有國內首張互聯網金融牌照,但從目前來看似乎並未產生顛覆式革新。眾安保險亦自評“距離真正的互聯網公司還很遠”,還沒有做出自己真正想做的產品。

不過,在“互聯網+”的風口之下,傳統保險公司亦危機感陡增,在其眼中,眾安保險等創新型公司已儼然“門口的野蠻人”。

高估值光環之下的眾安保險,該如何向市場講述自己的“互聯網+”故事?
新股東進場
眾安保險身上的一個標籤便是“三馬”。阿里、騰訊、平安三家掌門人聯手組建眾安保險,被業內戲稱為“三馬賣保險”。

時隔一年半,註冊資本金為10億元的眾安保險迎來首輪融資。 6月7日,眾安保險首輪增資擴股方案獲批,融資額度57.6億元,價格為24元/股。其中,約2.4億元用於增加註冊資本金,其餘轉入資本公積金。增資後,註冊資本金變為12.4億元。

令市場不解的是,阿里、騰訊和平安等股東並未參與此次增資,而是引入5家新股東:摩根士丹利亞洲證券產品有限公司(持股2.477%)、中金證券(香港)公司(持股2.5189%)、鼎暉投資(CDH,持股4.9975%)、對沖基金凱斯博基金(Keywise,持股4.9321%)和賽富基金(SAIF,持股4.4699%)。新股東的身份均為財務投資者。

由於眾安保險的九家原有股東未參與增資,增資擴股完成之後,其持股比例得到不同程度的稀釋。比如,最大單一股東浙江螞蟻小微金融服務集團(下稱“螞蟻金服”)的持股比例由19.9%​​降為16%,並列第二大股東騰訊、中國平安(601318)和優孚控股的持股比例由15%降至12%,其他股東的持股比例亦有相應攤薄。

為什麼做此融資安排?眾安保險CEO陳勁日前接受《財經》記者專訪時表示,此次融資雖然有補充資本金的現實之需,但更是為未來業務拓展和擴大經營範圍預做鋪墊。陳勁表示,“眾安的業務發展越來越快,需要拓展未來的發展資源。”

原有股東以互聯網企業為主,此次引入的新股東則背景大變,悉數來自投資界。陳勁表示,這些新股東所具備的人脈和業務資源,有助於眾安保險開拓新業務,比如,鼎暉以投資見長,未來在資產管理領域可與之進行深度合作。

在融資過程中,亦有包括傳統金融機構在內的諸機構與眾安保險接洽。為何最終選擇這五家投資機構成為新股東?陳勁解釋,每個投資人有不同的投資理念和風格,有的側重於投資處於發展早期的企業,有的偏重於成熟期的企業,有的擅長投資互聯網,有的則擅長投資金融業。對一家尚處於創業階段的跨界企業特別是創新型金融企業,“在現在的時點上,大家的看法一定是有分歧的。有的投資人偏好於投資創業早期的企業,認為眾安的模式具有獨特性,所以不想錯過眾安這次的投資機會,有的則可能想在下一輪再參與投資”。

從這五家新股東的角度來說,亦各有盤算。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私募和投行作為敏銳的資本逐利者,擅長尋找有良好預期的Pro-IPO標的。此次扎堆投資眾安保險,可能是為其未來上市做準備。業內亦有先例,2009年新華保險上市前夕,鴻元集團、香港博智資本和上海證大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等著名私募便加盟其中。屢傳上市風聲的泰康人壽,亦於2013年引入高盛集團。根據眾安保險在路演過程中的推介材料,其計劃於2017年-2018年上市。

對於投資人來說,很多時候投項目是投管理團隊、投願景。陳勁回憶,一位投資人聽完他對公司運營的介紹後說,他不是想听他們現在和未來打算怎麼做,而是要看看他們的想像力能夠到哪兒,未來想做什麼。在這位投資人看來,“想做什麼比怎麼做更重要”,因為“想像力是沒有天花板的”。

成立不到兩年,眾安保險便獲得資本如此青睞,陳勁認為,可能得益於眾安有三個特點:其一是正好趕上“互聯網+”的風口上,這是“勢”。其二是站在三個“巨人”的肩上, “三馬”不僅給予眾安重要的業務支持,更重要的是帶來文化的影響力,使眾安的團隊具有了互聯網企業的基因,為其提供了“圈子的價值”,而這種價值遠遠大於具體業務上的支持。其三是擁有一群來自阿里、騰訊和陸金所等諸多互聯網和金融行業有想法有才能的人才。

估值緣何高
新股東們對眾安保險自身未來發展的想像力,則體現在對其的估值上。一份投行分析報告顯示,眾安保險融資前估值約550億元人民幣,之後估值約632億元人民幣。而老牌財險公司華泰財險,其新股東內蒙古君正能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給出的估值僅為80.16億-96.92億元,遠不及眾安保險。就兩者的業務體量來說,眾安保險的估值不可謂不高。

諸業內人士認為,眾安保險的高估值,主要是緣於按互聯網企業,而非傳統保險公司。若按傳統財險公司估值,以華泰保險為例,內蒙君正對其估值採用的是PB(市淨率)估值法,參考人保財險H股的估值,給予其2.44倍- 2.95倍2014年PB的估值水平,據此推算出80.16億-96.92億元的估值。

與傳統行業不同的是,互聯網企業估值多采用DEVA估值即股票價值折現分析法(Discounted Equity Valuation Analysis) ,其中,E指項目的經濟價值,等於單體投入的初始資本M與客戶價值增長C的平方的乘積。

有分析師指出,固定成本M和C是指數關係,即越過固定成本線後,後面的增長將不再與固定成本的線性變動相關聯,而是指數型增長。而理解互聯網企業天價估值的關鍵,則在於客戶價值增長C的平方這一指標。

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所首席策略分析師喬永遠報告認為,互聯網企業的價值取決於其用戶數、節點距離、變現能力和壟斷溢價,其中,用戶數的影響力最大。如果用梅特卡夫定律來解釋,可表述為:互聯網企業的價值與用戶數的平方成正比,用戶數越多,企業的價值越大。

截至4月,眾安保險累計投保件數突破16億件,服務客戶數超過2.5億人次。與傳統老牌保險公司相比,這一規模並不算大。不過,眾安保險已獲得車險牌照,若開展車險業務,其保費規模和客戶數將會有一個飛躍式提升。一位財險公司人士指出,眾安保險的高估值,其實在於對車險的預期。
眾安保險在融資路演時展示的發展藍圖是,2015年-2020年的車險保費收入將分別為1億元、13億元、30億元、60億元、110億元和180億元,以此對應的車險業務估值將達600億元。而有的投行給出的其五年後的整體估值將達3000億元左右。

車險野心
車險是財險公司的主力業務,行業的平均保費佔比為七成左右,一向被視為打規模的利器。對於眾安保險來說,亦無法“免俗”。

早在眾安保險擬定的“2014年-2016年三年規劃”中,車險業務已納入其中。陳勁介紹,這個規劃主要是完成業務上的佈局和實施,其中包括車險和信用險等業務。

今年5月,眾安保險獲得互聯網車險牌照,可以開展交強險和商業車險。對於眾安保險未來五年車險保費將達到180億元的預期,陳勁認為,相對於7000億元規模的車險市場,這一預期並不算高,“只要能進入這個領域,我們一定有辦法做到規模”。

作為互聯網保險公司,眾安保險不能開設具有經營性質的分支機構。這意味著,眾安保險開展車險業務面臨兩個問題,其一是交強險只限在上海開展,不得跨區經營;其二是線下查勘、理賠等業務,須外包給第三方或同業。
一位知情人士透露,眾安保險的車險理賠業務已委託給其股東中國平安,不過,這種合作代價不小:保費的70%將歸平安所有。

對於理賠等業務環節是否外包給第三方或平安,陳勁對此不置可否,亦不願談如何開展車險以及車險產品設計的細節。在他看來,如果在既有的思維體系下,討論這個問題可能只能囿在傳統模式裡。 “就像神州租車,它為人們帶來了很多便利,但是真正帶來根本性改變的卻是優步。如果只按傳統做法來想,人們討論的結果仍然只能是神州租車這種模式。 ”

陳勁亦指出,並不是說眾安保險現在已找到優步式的創新模式,最初開展車險業務時,可能仍會採用傳統做法。 “還是那句話,想做什麼,比怎麼去做更重要。只有去做了,通過信息的分享和數據匹配,運用新的技術,才能在實踐中不斷摸索出新的模式。”

車險是財險公司競爭的“藍海”,且老牌財險公司佔據大半江山。一位新財險公司業務部門負責人表示,大公司有品牌和網點優勢,這是中小公司難以超越的,小公司特別是新公司只能依靠體制優勢,在產品快速迭代、創新服務手段上做文章,以此吸引客戶。

創新對保費和客戶增長的推動力,在短時間內還難以見到效果。以5月中旬開業的合眾財險為例,其甫一進入車險領域,便運用微信報案、在線理賠和先賠付後修車等創新手段。但當月總保費不過5萬元,創新帶來的品牌效應還未顯現。

對於沒有分支機構的眾安保險來說,車險分一杯羹更不容易。一位財險公司精算負責人認為,車險業務屬低頻服務,而查勘、定損、維修和救援等服務資源的本地屬性很強,很難實現跨地域的線上共享。如果線下資本投入增加,會拉低其估值倍數。互聯網車險無法實現用戶數的爆炸式增長,亦會拉低公司的估值倍數。
眾安保險能否迅速打開局面,還有待市場檢驗。在一些業內人士看來,如果眾安保險不能迅速打開車險的局面,那麼其高估值最終會被打回原形。
互聯網特性何在
眾安的互聯網保險概念所帶來的高估值想像空間,亦吸引各路資本湧向這一領域。

有保險業人士斷言,2015年可能成為互聯網保險元年。今年以來,在“互聯網+”上升為國家戰略的風口之下,保險公司加快了在互聯網保險領域的佈局。中國人保和中華聯合正在籌建電商公司,中英人壽則宣布推出健康電子平台,打造健康產業互聯網生態圈。

6月,保監會力度空前地接連下發了易安在線財險等三張互聯網保險公司籌建牌照,眾安保險一家獨大的格局被打破。對此,陳勁表示,這就像是跑道上來了幾個新選手,這只會讓眾安跑得更快,因為“冠軍是跑出來的,是競爭出來的”。

雖然業內對開展互聯網保險勁頭十足,但互聯網和保險業迥異的天然屬性,注定兩者的結合併非易事。陳勁感嘆,眾安保險成立之初,很多互聯網企業的人不願意加盟,因為覺得眾安不是一個真正的互聯網公司,“我們與真正的互聯網公司其實距離還很遠”。

在陳勁看來,從金融看互聯網,“其實是一個痛苦的角度”。因為互聯網和金融的思維方式衝突很劇烈,比如,金融業的很多既定規則和現象,互聯網企業卻認為很不合理需要改變。兩個行業的出發點不同,金融作為管理風險的行業,重在管理和提示風險,而互聯網則強調用戶體驗要好。
在不同的思維體系和企業文化中,兩者需要在組織架構、管理制度、產品設計、業務流程和風險管控等各方面實現融合,“去傳統保險化”。比如,傳統公司把精算放在後面的環節,眾安則把增信和精算等環節放在前端,眾安保險精算總監滕輝介紹,這種優勢在於,產品定價運用大數據運算,進行動態調整,實現快速迭代,一改傳統公司根據歷史數據靜態定價的模式。

據了解,眾安保險實行互聯網企業通常採用的產品經理制,產品經理作為核心,負責相應的產品線,由其牽頭組成項目組,從市場調研、產品開發再到後續迭代,一跟到底,後援部門則提供共享支持。如果說這種產品經理制是網狀結構,傳統保險公司的做法則是流程式,多頭參與,容易相互扯皮。

眾安保險產品經理傅歌介紹,這種模式把產品經理變成了集精算、法務、核保、運營、銷售甚至“碼農”於一身的綜合體,對市場反應快,一個產品開發出來只需要15天,而傳統公司在現行模式下,“想快也快不了”。

在互聯網生態下,隱藏在電腦後面的用戶,如何對其進行有效的風控管理?眾安保險風控總監冷碧霞介紹,需要在各種環節思考如何改變傳統模式,比如,在產品設計層面充分理解客戶需求,從流程上匹配不同的風控手段,多維度交叉驗證用戶信息,建立分群分等級的用戶信用評級制度。

互聯網數據的一大特點是海量、高頻,且有瞬間峰值的特性,而傳統的業務系統難以承受峰值時的海量數據。 IT系統開發負責人陳瑋介紹,基於這種特性,眾安保險決定自行開發一套可以無限擴充的分佈式系統,搭建在阿里雲上,然後從傳統系統切換過來。此舉被眾安保險視為驚險一跳,等於是“開著飛機換引擎”。眾安保險由此也成為首家在阿里雲上搭建系統的金融機構,其後又在騰訊雲上也搭建了系統。陳瑋認為,眾安的這套系統已形成“競爭壁壘”。

建跨界共創平台
今年眾安保險推出的“眾安+”,除了“產品+”和“技術+”,還包括“服務+”。 “如果不走向服務,永遠做不大。我們必須思考如何運用互聯網技術,創造新的產品,改變既有的服務形態,使互聯網和保險真正發生化學反應,才能打開真正的市場。”陳勁表示。

所謂“眾安+”,其實是陳勁此前提出的跨界共創概念的具體舉措。在陳勁看來,互聯網保險的發展有3個版本,從保險電商化到互聯網場景化,再到跨界共創。如果說前兩者帶來的主要是現金流和利潤等顯性收益,跨界共創帶來的則是未來空間的可能性。對未來的構想,恰是眾安新股東所強調的“想像力”所及的範圍。

在眾安保險目前的業務架構中,最能體現跨界共創理念的,是其去年推出的開放平台。

與業內目前以本身現有產品和服務為主的平台不同,眾安的開放平台更像是產品製造和供應商。雖然其平台的概念緣自淘寶,但有所不同。眾安保險平台高級經理、開放平台負責人呂明鋼解釋,淘寶的平台至少有買賣兩方,是C2C模式。而眾安的平台,一端是其生產的產品,另一端則是用戶,是B2C,未來是否能為其他保險公司提供產品,實現B2B,“目前還沒想這麼遠”。

呂明鋼表示,眾安建立開放平台的初衷在於,通過它收集用戶的保險需求,甚至創造需求,用外腦加強內腦。另外,將產品標準化,以降低邊際成本,逐漸形成規模效應。

眾安保險開業以來,無論退貨險、眾樂寶還是參聚險等險種,主要依附於淘寶平台而實現。其中,退運險占到去年保費的77%。開放平台建成之後,眾安希冀逐漸地從基於阿里和騰訊等股東的互聯網用戶場景中,拓展到更加廣泛的用戶場景。

如今的眾安保險,越來越不希望外界在其身上加上“三馬”的標籤。在眾安內部看來,如果一味依賴於股東業務,一定走不遠。陳勁強調,股東之於眾安的價值,更重要的是帶來的圈子價值和互聯網文化的影響。而知名互聯網企業的成功在於,把所有資源調配在一起。

在“互聯網+”的勁風之下,無論是傳統保險公司,還是創新型保險公司,紛紛打出“互聯網保險”牌。但是,搭建互聯網保險的渠道或平台容易,難點在於是否真正理解互聯網思維,將互聯網基因納入各環節。

一位保險電商公司人士表示,傳統公司特別是大公司開拓互聯網保險不在於建立平台或網絡,而是打通內部資源和渠道,但傳統公司的問題則在於,資源很難黏合在一起,不同渠道存在衝突,公司內部的價值觀不一致。

在該人士看來,如果無法在以客戶體驗為核心的理念上達成統一,傳統保險公司只能退居後面做渠道供應商,而把用戶和市場拱手讓給創新型保險公司這些“門口的野蠻

本文來源 網路

earth

Share
Published by
earth

Recent Posts

[新聞] 【大時代再臨?】中保監准萬九億保險資金買港股

內地再開啟買港股大水喉。中保監...

8 年 ago

[新聞] 個稅改革新突破:遞延養老保險方案將出台

  中評社北京9月18日電/個...

8 年 ago

[新聞] 「我被搶劫」韓女謊報刑案 涉詐保險費

韓國觀光客謊稱物品遺失,涉嫌詐...

8 年 ago

[新聞] 中環出更:買齊保險穩陣 自駕遊少風波

【東方日報專訊】自駕遊深受港人...

8 年 ago

[新聞] 出國加保「旅遊綜合保險」行李被偷可理賠

出國旅遊如果擔心手機、電腦遺失...

8 年 ago